close

每季均會有「四季報」或「股市總覽」這類的工具書,

這些書你不一定要看他們對個股的評論,我要的反而是書中個股財務資料的彙總,其中的資料以營收成長率、毛利率及每股盈餘這三項資料最為重要,營收成長率30%以上、毛利率25%以上及每股盈餘5元以上(簡單換算成今年的每股盈餘,例如:第一季的每股盈餘×4,第二季的盈餘×2,第三季的盈餘×4/3),當符合這三大先決條件時,基本上該檔個股已具備下波粉墨登場的主角了。

以上開三個條件每季符合此一條件的個股大概會有20~30檔個股,再依幾個簡單的選股條件即可鎖定狙擊的目標。

1.負債比率:低於50%

2.速動比率:高於120%

3.營業活動現金流入占本期淨利:0.6以上

4.存貨、應收帳款二者合計占資產比:低於45%

5.股東權益報酬率:15%以上

6.研發費用占營收比:7%以上

7.資本額:低於30億

8.年營收:不要低於8億,最好高於10億。

符合此一選股條件,一季大約可以挑出3~7檔個股,這些個股即成為本次的狙擊目標。

等待追蹤

當個股鎖定後,並不是立即進場,正確的投資方法:「應是正確的時機,做正確的投資。」投資才會事半功倍。在買賣點的掌握,我絕不預測個股的最高價及最低 價,這種事我只留給上帝做,我是平凡人,只做平凡事,我只求買在相對低點,賣在相對高點,而高低點的判斷,我從不相信自己的感覺與外面的看法,我相信數字 會說話,或許歷史不一定會照本宣科,但只要10次猜中7次即夠,我最常用的方法是融資餘額增減幅與大盤的漲跌幅比較,當大盤從最低點算起,漲幅超過10% 以上,而融資餘額增加超過10%以上,且增幅超過大盤漲幅時,即形成賣點;而大盤從最高點下跌超過10%以上,而融資減幅超過10%,且減幅超過大盤跌幅 時,即形成買點。

其實大盤的漲跌幅與融資的增減幅的相比較,確實能讓我們有效掌握相對的買賣點。

大盤的起伏能夠適度掌握後,再來就是個股的追蹤,在賣點出現後投資的水位已呈低水位了,針對上開的挑選的6、7個股,開始追蹤其每月營收表現,若期間遇財 報發佈時,更可檢視個股的毛利率的變化或每股盈餘是否符合先前的預測。當下次買點出現時,符合你預期表現的個股即成為你下次佈局的尖兵。

沉潛佈局

買點出現時這6、 7檔個股何者會出線呢,當然追蹤期間營收、毛利率、每股盈餘表現未如預期的優先淘汰,其餘個股依盈餘的預估值與股價相較(即本益比),基本上其數值不要超 過15即可列入重點攻擊目標,但請記住是預估的每股盈餘,而非最近一次的每股盈餘,由於買點出現是相對的低點,而非絕對的低點,因此在資金的投入避免一次 投入,可以分批投入,例如準備買入10張,可以依3、3、4或1、2、3、4的方式投入,一來可避免資金的全部耗盡,二來可以買到更合理的相對低點,而買 進後的期間追蹤仍是必要課題,當營收表現未如預期,一樣要立刻出場,將其資金轉入其他個股。

退兵貴速

當賣點出現時,退兵只有一個原則,就是「快」,這時你無需去在意你那一檔個股的報酬率的高低,對你而言,休兵準備下一回的循環,重覆上開的工作。

最後告訴各位,這幾個過程並非為段落分明,而是交錯,也就是例如,當追蹤期間若有財報發佈,發現有新的標的物亦符合上開條件時,也應一併追入追蹤;另外在 財報的數字上,我只是籠統的以一個標準為之,有些個股並不一定在每項數字上都符合(但鎖定目標的先決三條件,絕對必須符合),或許有一、兩項數字未符標 準,例如有些個股僅最近一季營業活動現金流入占本期淨利比不符,但觀其過去幾季表現均符合的話,或是數字不致偏離標準過遠的話,基本上還是可以列入追蹤目 標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owmemone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